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观点 | 刘艳红、张军. 基于语料库的大学英语专业教材中的思辨元素探究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学 术 观 点

基于语料库的大学英语专业教材中的

思辨元素探究

刘艳红1,2    张军1

(1奥克兰大学、2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提出了以“思辨能力”为根本的创新人才和以“广博知识”为基础的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同时,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明,高等学校应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英语教材不但为学习者提供基本学习资源,同时与社会、经济发展及教育政策密切相关。鉴于教材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运用语料库方法,对我国英语专业教材《大学思辨英语教程》中的思辨元素进行分析,并简要探讨其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教材主题语义域几乎涵盖了思辨性文本要求具备的各项基本要素。同时,教材根据不同主题,通过对中、西文化进行解构、对比和反思,积极引导学生讲仁爱、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思辨要素;英语教材;语料库;课程思政;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批判性文化意识视角下河北省高校外语教材文化内容评价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HB21YY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献来源刘艳红,张军.基于语料库的大学英语专业教材中的思辨元素探究[J].外语教学,2022(3):75-80.

学术观点 | 张军、刘艳红. 教材语篇的文化内涵——  一项基于语料库的《大学思辨英语教程》

期刊动态 | 《外语教学》2022年第3期目录

作者简介刘艳红,奥克兰大学应用语言学博士,博士后,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语料库和英语教材。*Lawrence Jun Zhang(张军)(通讯作者),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应用语言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SSCI一区期刊System联合主编,Metacognition and Learning,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RELC Journal,Applied Linguistics Review等SSCI国际期刊编委。研究方向:二语习得、元认知与阅读及写作。

近期学术研修

学术讲座 | 7月12日. 如何提高社科核心期刊投稿命中率:选题、结构与审稿意见分析

学术研修 | 7月15-22日. 做好文献检索,能解决80%的论文难题

学术讲座 | 7月19日. 浙大博导:国家社科基金这样写,才可以提高成功率!

学术研修 | 8月9-10日. 跨文化教学设计和能力评价——从跨文化能力大赛出发

科研助力 | “顶刊收割机”关于选题与发表的内心独白……

网课推荐 | SSCI论文英语学术写作与发表策略

学术讲座 | 文学类SSCI A&HCI论文发表进阶系列课

学术研修 | 学术论文发表12讲

科研助力 | John Benjamins语言学期刊2022年电子账户订阅

1. 引言

2018年1月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外语类国标》)指明外语类专业学生应具备外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等。其中,关于思辨能力的具体阐释是“勤学好问,相信理性,尊重事实,谨慎判断,公正评价,敏于探究,持之以恒地追求真理;能对证据、概念、方法、标准、背景等要素进行阐述、分析、评价、推理与解释;能自觉反思和调节自己的思维过程”。《外语类国标》为外语专业教育领域提供了明确的教学导向,尤其阐释了培养以“思辨能力”为根本的创新人才和以“广博知识”为基础的高素质人才的具体要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以英语为外语的“扩展圈”国家,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载体,其编写是否符合我国外语类人才培养标准,是否服务于课程体系中有关“思辨能力”培养的要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关键。因此,对英语专业教材中的思辨元素进行考察,探讨其是否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供有效的资源,不仅重要而且必要。

2. 研究现状

国外有关思辨能力的研究,除理论著述外(Atkinson 1997; Facione 1990; Fisher 2001; Glaser 1941),在量表开发(Watson-Glaser 2002; Center for Assessment & Improvement of Learning 2017)、学生思辨能力测评(Davidson & Dunham 1997; De W-aelsche 2015)、教师思辨意识(Matthews & Lally 2010; Tuzlukova et al. 2017)和思辨能力培养的课堂实现形式(Wilson 2016)等方面都积累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关于教学材料与思辨能力培养的研究十分有限,仅有Ilyas(2015)和Sobkowiak(2016)分别考察了印度尼西亚和波兰英语教材对思辨能力要素的体现程度。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其主观判断多于客观分析,使研究的客观性受到质疑(Curdt-Christiansen & Weninger 2015)。

在我国,早在《外语类国标》发布之前,语言教育学者们就倡导外语学界进行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为导向的人文英语教育改革(胡文仲、孙有中2006;金利民2010;黄源深2010;胡文仲2014)。然而,我国外语教育领域有关批判性思维研究却相对滞后,杨艳霞、任静生(2017)梳理了2000—2015年我国外语类CSSCI来源期刊中批判性思维研究相关文献,分析发现,当前批判性思维研究侧重批判性思维理论的引介,此类研究约占70%,而实证性研究只占30%左右。实证性研究中,有关于学生思辨能力的研究,且成果较为丰富(文秋芳、张伶俐2016;文秋芳等2018),有关于教师与思辨能力培养的研究(李莉文、刘雪卉2018),有关于思辨能力培养的课堂实现形式的研究(林岩2019),亦有新国标背景下口语思辨“一体化”课程规划研究(王博佳2020)。然而,除徐锦芬等(2015)对德国英语教材思辨能力进行研究外,关于对我国外语教材与思辨能力培养的相关实证研究非常匮乏。

有研究发现,98%的课堂指导来自教材而非教师(Suarez 2001),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Tomlinson 2013;张军、刘艳红2022),在“扩展圈”国家尤为重要(Kachru 1992;Liu et al. 2022; 刘艳红等2015)。综上,教材对我国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至关重要(胡文仲2014),且教材思辨元素研究亟待展开以填补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匮缺。本研究基于语料库对英语专业《大学思辨英语教程》进行考察分析。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提高我国高校外语教材建设,使其为培养以“思辨能力”为根本的创新人才和以“广博知识”为基础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所需学习资源。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的理论框架

P.A.Facione带领特尔斐项目组(The Delphi  Project)对构成思辨能力的要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发布了著名的《特尔斐报告》(1990)。报告对思辨能力进行了权威性的定义:思辨能力是有目的的、自我调节的判断,它包括“认知能力”(cognitive skills)和“情感特质”(affective dispositions)两方面。为了某个具体目的,它通过运用分类、概念澄清、议题确定、观点评析、证据呈现等具体认知技能,对主题展开阐释、分析、评价、推理与解释等系列认知活动,基于这个认知结果而做出自我调节的判断。

因思辨能力的双维结构特性,该能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的实现方式多样,就教材而言,该思维过程的培养一般通过对教材语篇的学习和任务(作业)设置来实现,而相关任务的设置及完成需围绕语篇话题展开,因此,教材语篇是教材的核心成份,其话题设置、思辨元素呈现与材料的选择是培养学习者思辨能力的重要实现方式。因此,通过对教材语篇的科学、客观分析,考察其所提供的学习资源是否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语言和思辨能力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3.2 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回答两大问题:

1)教材语篇主题语义域有哪些?

2)教材语篇的特征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3 研究方法

3.3.1 构建“《大学思辨英语教程》语料库”

为系统地分析英语专业教材《大学思辨英语教程》精读教程,本研究构建“《大学思辨英语教程》语料库”。教材共计4册,分别为《语言与文化》《文学与人生》《社会与个人》和《哲学与文明》。本研究只考察教材课文语篇,不包括课后练习等其他部分。

3.3.2 研究工具和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Rayson(2003, 2008)的语料库语义标注、分析工具Wmatrix4对教材语篇展开分析。Wmatrix是基于网络的语料分析工具,其内嵌两个语料库标注工具:语法标注工具CLAWS和语义标注工具USAS。文本上传后:首先,CLAWS对文本进行语法标注;然后,USAS在初步语法标注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语义赋码。语义赋码是多层次的、复杂的语义选择、排歧和标注过程,如基于语境准确对spring(春天、跳跃、弹性的、春天的)进行语意选取和赋码。“在无人工干预下,CLAWS的语法标注准确率达97~98%,USAS语义标注准确率达91~92%”(Rayson 2003:28-29)。

上传语料库经在线语法标注、语义赋码并与其内嵌的参照语料库BNC Sampler进行对比,根据语义赋码在两个语料库中使用的频率生成关键词表和关键主题语义域(Key Semantic Domain/Cloud/Field)。结果有列表和云图两种显示方式。主题语义域按其关键性(Keyness)即对数似然值Log-Likelihood(LL)排列,表示该语义域超常使用的显著性。“LL3.84代表p<0.05,LL6.63代表p<0.01,LL15.13代表p<0.0001,将LL6.63设为关键性分界值”(Rayson 2003:106),为提高其显著性,本研究将LL15.13设为关键性分界值。因教材语篇多为书面文本,故本研究选用BNC Sampler Written子库作为参照语料库。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将四册教材语篇分别上传至Wmatrix,经在线语法标注、语义赋码并与参照语料库对比,将LL15.13设为关键性分界值,分别得到关键主题语义域67、75、92、85个,因篇幅所限,以第一册教材为例,部分主题语义域如图1和表1所示:

4.1《语言与文化》语义域分布

图1.《语言与文化》主题语义域云图

图1中字体越大关键性越高,详细信息见表1,限于篇幅只展示前35个关键语义域。表1中的“O1”和“%1”是该语义域在研究语料库中出现的频率和相对频率,“O2”和“%2”是该语义域在参照语料库中的频率和相对频率,“+”表示该语义域在研究语料库中超常使用(overused)。

表1.《语言与文化》主题语义域表

纵观所得主题语义域,将二级主题语义域合并得到上位语义域,如将主题性值排名第一的[Q3:Language, speech and grammar]、第三位的[Q2.1: Speech: Communicative]以及后面的[Q1.1: Linguistic Actions, States and Processes; Communication]、[Q2.1-: Speech acts: Not speaking]、[Q2.2: Speech acts]等归为上位语义域“语言与交流”[Q: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依此合并其他主题语义域,并按其主题性值大小排列结果为:语言与交流[Q: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心理行为和过程[X2: Mental actions and processes]; 对比[A6: Comparing];社会行为、状态和过程[S: Social actions, states, process];分类[A4: Classification];评估[A5: Evaluation];因果/关系[A2: Affect];情感行为,状态和过程[E1: Emotional Actions, States and Processes];教育[P1: Educationin general];艺术品和手工艺品[C1:Arts and crafts]。

首先,从以上十个显著语义域可以看出,该册教材凸显“语言”和“文化”两大主题语义域。第一位的“语言与交流”表明该册教材语篇侧重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分析构成该语义域的语篇,发现教材从多层面对语言理论、言语行为、语法、交际行为等内容进行系统、深入介绍。文化上,根据William(1976:80),文化内涵有三个方面:1)智力、精神和艺术发展的一般过程;2)一个人或一个群体,或一个时期的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3)知识或艺术实践及作品(如音乐、文学、绘画、雕塑、戏剧和电影)。因此,第四位的“社会行为、状态和过程”下的各次级语义域、以及“教育”和“艺术品和手工艺品”等显著语义域表明该册教材语篇凸显文化主题。

其次,分析、推理、评价等思辨元素在该册教材中体现明显。第二位“心理行为和过程”的各次级语义域反映出语篇涉及大量关于“未知、学习、理解、思考、辨析”等思维活动内容。第三位的“对比”、第五位的“分类”和第六位的“评估”语义域,表明语篇对所涉话题的论述大量使用了对比、分类和评价等方法进行阐释,得出相关结果或结论,因此,“因果/关系”[Cause & Effect/Connection]语义域亦显著。此处值得一提的是,“评估”的次级语义域显示,语篇在对事物评价时倾向于客观呈现[Evaluation: True、False、Inaccurate、accurate],而体现个人主观观点的语义域[Evaluation: Good/bad]并未出现。

如上分析发现,教材语篇“对比”“分类”和“评估”等语义域显著,表明语篇通过使用大量对比、分类和评价等思辨元素来对话题进行论述。为加深学生对相关思辨元素的内证实践,并构建具有客观价值的认知体系,围绕语篇话题,一方面,教材体例上设置了“跨文化能力”(Intercultural Competence)板块,根据单元主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做延伸思辨,主要是对中西文化进行解构、对比和反思。另一方面,教材注重收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题材,并在“跨文化能力”板块设置任务,引导学生对主题展开阐释、分析、评价等系列认知活动。例如,课文Virtue as Mastery in Early Confucianism(早期儒学中的道德修养)的“跨文化能力”任务设置为:1)分别从中、西方视角解读道德的意义;2)评析当代学校德育与儒家道德培养方式等。此外,教材中“情感行为、状态和过程”语义域显著。思辨能力包含“认知能力”和“情感特质”两方面,它通过对主题展开阐释、分析、评价、推理与解释等系列认知活动,基于这个认知结果而做出自我调节的判断。因此,教材语篇“情感行为、状态和过程”语义域显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中的“情感特质”。

4.2《文学与人生》语义域分布

《文学与人生》分册中,关键主题语义域列表排第一位的是“代词”[Z8: Pronouns],进一步观察构成该语义域的成员词发现,代词主要指代人物。第二位的“身体/生理结构”[B1: Anatomy and physiology]多为对眼睛、头发等人体外貌描写;后面“感官”[X3: Sensory]和“情感”[E: Emotion],以及“外貌评价”[O4.2: Judgement of appearance]和“人格特质”[S1.2: Personality traits]等语义域均显示教材语篇从多方面对人物进行了大量描写。

关键主题语义域“光线”[W2: Light]、“黑暗”[W2-: Darkness]、“地点/方位”[M6: Location and direction]、“建筑”[H2: Parts of buildings]和“家具/家居配饰”[H5: Furniture and household fittings]等语义域显示教材语篇突出对地点、环境和氛围的描写。关键主题语义域“移动/来/去”[M1: Moving, coming and going]、“言语/交际”[Q2.1: Speech: Communicative]和“行为动作”[M2: Putting, pulling, pushing, transporting]等语义域表明,语篇运用了大量的语言和动作描写。

综上,该册教材凸显了大量对人物、时间、地点/环境/氛围、动作的描写,其文学属性特征明显,充分体现了《文学与人生》中的“文学”特征。然而其“人生”话题并不十分清晰。进一步考察发现,教材语篇涉及话题丰富且不突出某一主题,话题涉及:情感、伦理道德、种族偏见和自我发现与成长等题材。同一单元的两篇文章往往神似而题不同、题同而意相远,例文如下:

神似而题不同、涉及道德伦理的两篇文章,如Unit 3的两篇文章War和The Prince Finds a Wise and Happy Man,话题完全不同但却有着相同的意趣旨归:两篇文章的主人公都在开篇时慷慨陈词树立己见,可就在文中听众、文外读者对其心悦诚服之时,事件斗转,颠覆前言。在阅读过程中,读者自己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随着这一系列的跌宕起伏的矛盾纠葛和冲突不断地解构、反思、重构。这种自觉的探求过程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同理心,在五味杂陈中深思作品的意义。

题同而意相远的两篇文章,如Unit2的Revolt of the Evil Fairies和The Revenge of Her Race,主题都是种族偏见,Revolt of the Evil Fairies是关于非裔美国人面对种族歧视不公的斥诉和精神反抗,而The Revenge of Her Race的主旨却是新西兰原住民毛利女孩因种族自卑感而自我禁锢和消亡的故事。两篇文章展现了不同的种族矛盾,尤其不同的叙述视角———主人公与外界的抗争和与自己的不能共处,使读者下意识地比较人物关系及人物所处的情境来理解种族矛盾这一复杂主题。

4.3《社会与个人》语义域分布

关键主题语义域排第一位的“人”[S2: People]和第二位的“社会行为/状态/过程”[S1.1.1: SocialActions, States and Processes]显示该册教材主题为“人与社会”。主题语义域排名前二十位的还有“犯罪”[G2.1-: Crime]、“贫穷/富有”[I1.1-: Money: Lack; Money: Affluence]、“婚姻家庭”[S4: Kin]、“教育”[P1: Education in general]、“工作就业”[I3.1: Work and employment]、“变化”[A2.1+: Change]、“环境保护”[W5: Green issues]、“性别”[S2.1: People: Female]、“年龄”[Time: Old, new and young, age]、“种族”[G2.2: General ethics]、“科技”[Y1: Science and technology]、“法律秩序”[G2.1: Law and order]、“权利/组织”[S7.1: Power, organizing]、“疾病”[B2-: Disease]、“宗教”[S9: Religion and the supernatural]等等。

另一方面,主题性显著的还有“对比”“评估”“分类/举例”和“因果/关系”,此类语义域表明,语篇采用了大量的对比、分类和评价等方法对话题进行逻辑关系阐释。同时,较之其他教材分册,“调查/测试/研究”[X2.4: Investigate, examine, test, search]、“程度”[A13: Degree]、“数量”[N5: Quantities; Entire, maximum]等主题语义域在该册教材中凸显,体现了社会学的实证科学特征,同时说明其研究成果是语篇作者采用大量的定量或定性的调查、测试等实证研究方法对以上社会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语篇是特定时代和特定社会结构的折射,它能反映出其所属社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变革。该册教材涉及广泛的社会学领域里重要的主题和议题,一方面,学习者可以通过辩证的思维方式透过现象(文本的或社会的)对目标语文化的社会的本质进行批判性思考。另一方面,对此类社会学语篇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习者求证的思维方式和依靠科学的方法获取数据证据的意识,这种实证的思维方式正是思辨能力训练的有效途径。

4.4《哲学与文明》语义域分布

该分册教材显著语义域的前五位体现了语篇显著的哲学属性。第一位的“思想/信念”[X2.1: Thought, belief]主要语义域成员词包括Philosophy(79次)、philosopher (s)(42次)、thinker (s)(17次)。进一步观察主要构成该语义域的语篇发现,除了一些语篇专门探讨笛卡尔哲学思想(如Second Meditation)、东西方哲学观(如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The Spirit of Chinese Philosophy等),在其他语篇中亦大量涉及哲学思想的论述,如在The Mortal Wound中,语篇中讨论了古希腊的四大哲学学派,并主要阐述了其中伊壁鸠鲁学派(Epicurus)的思想,并将其救治哲学(medical philosophy)的思想应用到心理治疗中。在语篇What Is Human Nature中,作者探讨人类本性的过程中,追根溯源地阐释了柏拉图哲学思想对西方哲学家、思想家的影响。

主题语义域第二位的“生命”[L1+: Alive]和第三十三位的“死亡”[Dead]表明,语篇涉及对哲学范畴中关于生命和死亡等主要话题的讨论。显著语义域第五位的“心理/概念”[Mental object: Conceptual object]的成员词主要包括:idea(s)(123次)、view(74次)、theory(46次)、principle(23)等。所涉语篇主要是讨论一些哲学、历史和社会学领域的一些概念,如The Spirit of Chinese Philosophy、 What is History、 Defining Social Justice、 Two Concepts of Liberty,以及对认知中习以为常的概念进行深入探究,如the meaning of life、 the meaning of love、 the meaning of freedom、 the meaning of death。

第六位的“评价”和第九位“程度”以及十一位的“对比”[Comparing: Different]表明语篇存在大量对比和评价内容。值得关注的是,其中“对比”语义域凸显“不同”。对构成该语义域主要语篇进一步分析发现,教材语篇在呈现哲学、历史、政治、文学、乃至社会学领域的知识时,力求提供多元思想供读者思辨。例如,语篇The Meaning of Life: Questions and Answers中既呈现了索福克勒斯(Sophocles)的悲剧《俄狄浦斯王》(Oedipusthe King)中的悲剧观,又陈述了维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的语言哲学观、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的“存在”思想和阐释学转向中哲学家的现实主义观点,激发读者在各种思想中进行对比、反思。

5. 结语

根据Facione(1990),思辨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和“情感特质”两个方面,即为了某个具体目的,通过运用一系列认知技能,如分类、概念澄清、议题确定、观点评析、证据呈现等,对主题展开阐释、分析、评价、推理与解释等系列认知活动,基于这个认知结果而做出自我调节的判断。在“认知能力”方面,本研究的数据分析和论述表明,《大学思辨英语教程》的四个分册尽管每个分册显著语义域不尽相同,但整套教材前十名的显著语义域有:语言、人、思想/信念、对比、概念、评估、社会行为/状态/过程。前五十位的显著语义域还包括因果/关系、分类、情感、环保、犯罪、贫穷、教育、种族等。这些主题语义域几乎涵盖了思辨性文本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分类、概念、议题、观点评析、证据呈现、阐释、分析、评价、推理等系列认知活动。

在“情感特质”方面,“情感”主题语义域显著,表明教材语篇有利于激发学习者在认知活动中触发情感体验,例如对一些社会问题的思考唤起学习者的同理心。此外,教材中“对比”语义域显著,因为教材“跨文化能力”等体例设置,以及中国文化相关题材的选择,为引导学生通过对中、西文化进行解构、阐释、对比和反思等系列认知活动开创空间,从而培养学生基于这个认知结果而做出自我调解的情感特质,同时起到积极引导学生讲仁爱、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的作用,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综上,《大学思辨英语教程》在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思辨能力以及通过运用英语系统地学习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哲学乃至社会学领域的学科知识,搭建跨学科知识结构,并将在提高人文素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略。适应微信排版,本文格式略有变动,欢迎阅读《外语教学》纸质版期刊或知网下载论文。

本文编辑:朱皓 吉林大学

本文审核:王峰 吉林大学

原版书海外代购!如需购买国际原版学术著作,可以联系我们询价,支持对公转账,可以制订合同,开具电子发票。联系人王老师13501892122

应用语言学国内外著作推荐

专著推荐 | 世界知名TESOL专家论丛(第二辑)

专著推荐 | 《实施任务教学法的教育现实》

专著推荐 |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专著推荐 |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Scientific Writing

专著推荐 | 熊涛、冯德正、胡光伟“Cultural Knowledge and Value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 (Multimodal) Representations and Stakeholders”《英语教材中的知识与价值观》
专著推荐 | Teaching Writing in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专著推荐 |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2卷本)

专著推荐 | 林莉兰《基于电子档案袋测评的学习者自主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

专著推荐 | 王华《学术英语口语能力等级量表及测评标准》

专著推荐 |刘蕴秋《社会文化视域下中国英语教师实践智慧探索》

专著推荐 | 社会文化理论在二语研究中的应用

专著推荐 | 高一虹等:中国英语使用者语言态度与认同

专著推荐 | 文秋芳《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

专著推荐 | “什么是语言学” 普及系列(18种)

专著推荐 | 身份研究与二语习得国际前沿(10卷本)

专著推荐 | 教育叙事研究方法能为应用语言学做什么?(3卷本)

专著推荐 | 国际前沿:语言习得的心理研究维度(4卷本)

专著推荐 | 二语词汇习得研究(5卷本)

专著推荐 | “什么是语言学” 普及系列(18种)

专著推荐 | 教育研究中SPSS的应用(2卷本)

专著推荐 | 高洋《中国大学英语教师阅读本体信念、阅读教学信念及阅读教学实践的探索研究》

专著推荐 | 多模态话语分析与语言教学应用

专著推荐 | Multimodal Literacies in Young Emergent Bilinguals

专著推荐 | 多模态语篇的连贯构建研究——以中国英语学习广告为例

专著推荐 | 应用语言学研习丛书(13种)

专著推荐 | 黄海泉《 汉语蕴涵义与推导义的习得》

专著推荐 | 纪小凌:大学英语写作研究——学习者语言及写作教学与测试

专著推荐 | 常俊跃 等.《基于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的英语专业》 课程体系及教学改革探索

专著推荐 | 如何开展英语教材研究?

专著推荐 | 吴勇.《大学英语教师心理资本、幸福感与课堂管理》

专著推荐 | 中国英语教师移动辅助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专著推荐 | 张琳:《指向核心素养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

专著推荐 | 一对一语言教学中的学习策略

专著推荐 |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研究

专著推荐 | Brian Tomlinson:《为学习者评估、改编和开发教材:英语作为国际语言》

专著推荐 | “语言教学中心理/认知因素研究”国际前沿著作(14卷)

专著推荐 |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Global Englishes in Asia

专著推荐 | 如何做定量研究?手把手教你使用SPSS《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常用统计方法》

专著推荐 |  商务英语教师学养丛书(15册)

专著推荐 | 高霞:《朗读与外语能力测量》

专著推荐 | 郑咏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初学者实践指南》

专著推荐 | 方志辉:Demystifying Academic Writing

专著推荐 | 讲述他们的科研发表故事:新手到老手的国际发表研究

专著推荐 | 最新国际英语学术写作教材:The Art and Architecture of Academic Writing

专著推荐 | Christine M. Tardy《学术写作中的语类创新》

专著推荐 | Dagmar Divjak《认知语言学:理论创新与发展趋势》

专著推荐 | 蔡基刚《国际SCI医学期刊论文写作与发表》

专著推荐 | 《第三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总决赛获奖团队风采》

专著推荐 | 将R语言用于语言量化研究与数据可视化呈现

专著推荐 | 2021年跨文化交际研究国际前沿(4卷本)

专著推荐 |  Jeffrey Gil《文化软实力与全球推广汉语学习:孔子学院项目》

专著推荐 | Acquiring Metaphorical Expressions in a Second Language

专著推荐 | 适合语言教师的开放教育资源(OER)有哪些?

专著推荐 | Learner Corpus Research

专著推荐 | Collocations and Action Research

专著推荐 |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Global Englishes in Asia

专著推荐 | Jane Lockwood等《亚洲全球商务沟通话语研究》

专著推荐 | 如何提升你的英语写作技巧(2卷本)

专著推荐 | 国际前沿:语言学习策略(4卷本)

专著推荐 | 甄凤超:《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英语特征研究及应用》

专著推荐 | 德古意特认知语言学研究丛书+应用丛书(13种)


扫码关注我们

语言学通讯

投稿:dianzishu@126.com

商务合作:13501892122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学通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